那對我們呢?
1941年時,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附屬醫院(Johns Hopkins Hospital)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可怕的事實:奈米級的微小粒子被吸入後,可能會進入腦中。當研究人員讓黑猩猩跟恆河猴吸入富含小兒麻痺病毒的空氣後,有些病毒顆粒隨著一般嗅覺訊號途徑行進,而打破了血液和腦部之間的屏障。
小兒麻痺病毒終究是被人類控制住了,但隨著奈米科技成為一項產業界的主流科技時,這些和小兒麻痺病毒一般大小,或者更小的無生命奈米微粒,在未來幾年內將大量出現。儘管這股奈米潮很可能會帶來無以計數的商業用途,像是極精密的藥物運輸系統、更棒的超導體等等,但這些奈米微粒也可能會造成一種不易察覺的空氣污染形式。大量生產的奈米產品很可能會影響環境,所以專家們現在正在檢驗有害奈米微粒(通常是直徑小於十億分之一公尺的物質)最後進入植物、動物,或人類的潛在危害性。
美國南美以美大學(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)毒理學家伊娃歐伯朵斯特(Eva Oberdorster)就很擔心奈米粒子可能對海洋生物造成危害。歐伯朵斯特最近完成一項加州鱸魚的研究:她將這些鱸魚的環境中,放入不同濃度的一種圓頂形分子:碳60。兩天後,魚的肝臟中出現對這種外來物質的免疫反應,而且還有證據顯示,這些分子甚至可能穿越了保護腦部和中央神經系統的細胞。
有一種經過精密設計奈米粒子家族,叫做富勒烯(fullerenes,根據建築師巴克明斯特富勒〔R. Buckminster Fuller,以測地線拱頂〈geodesic dome〉聞名〕命名),而碳60正是富勒烯家族中的一員。發現富勒烯的美國萊斯大學(Rice University)生物和環境奈米科技中心主任,同時也是位奈米化學家的維琪寇文(Vicki Colvin)說,碳60的結構和多種特性(包括抗熱等),很適合用在燃料電池、高溫潤滑劑。
但寇文也指出,不是所有的富勒烯都有毒。在加州鱸魚研究中使用的那一種,缺乏了用來使富勒烯對生物組織無毒的保護層。寇文說:「富勒稀有非常穩定的表面覆層。」這覆層能進行一些特殊加工:在表面物質和碳之間形成化學鍵結。但寇文附註說,富勒稀污染還比不上目前已經存在的奈米粒子空氣污染,像是汽車排氣裡面的碳粒子以及焊接產生煙霧裡面的氧化錳等。她說:「我們已經暴露在極大量非刻意造成的奈米粒子中。」
歐伯朵斯特的父親:剛特歐伯朵斯特(Gonter Oberdorster),是美國羅徹斯特大學(University of Rochester)中,由美國環保局(EPA)所資助的「微粒物質中心」(Particulate Matter Center)主任,多年來一直在探測那些無意間造成的粒子的危害性。他最近的研究計畫顯示出,老鼠就像猴子一樣,可能在吸入極細的粒子後,也會透過嗅覺呼吸道受到污染,而我們人類體內也有同樣的吸入途徑。
不過,剛特歐伯朵斯特也建議在發出這樣的警報時要特別謹慎:大家都還不確定奈米粒子是否會造成危害。他說:「表面的化學性很重要。當然了,大部分加工過的奈米粒子可能都是無害的,但我們還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的無害。所以得去找出答案來。」
誠如哲理之所謂"有好就有壞,有陰必生陽,好惡終亦衡,世事恆若常"。享受高科技之餘 ,人類仍必須為不當(上帝未曾付予地)的享受有所付出,自然的,不論極大或極小,肉眼無法辨視的世界裏,也就漸漸超越人所能控制的範圍,而事實上,我們人類都不斷在冒險不是嗎?只不過賭注可能是全人類的......
留言列表